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二十六章 讨要说法-第二十七章 监察御史(2)

记住夜读书屋,www.yedu360.com,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!若被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.

黄君汉脸上露出一丝担忧,他的本意是希望李孝恭和李元吉之间沟通一下,李元吉把苏万春还给自己,再个道歉,自己也有了面子,事情就解决了,不料李孝恭竟然要把事情闹到李渊那里去,那李元吉以后不恨死自己吗?他的仕途就完了,和一个亲王结仇,这是何其不智?

黄君汉咬一下嘴唇,喃喃道:“殿下,能和先和齐王先沟通一下?”

李孝恭叹口气说:“你不了解齐王此人,他不但不会理睬我们的交涉,还会再加倍羞辱你,他就是这么个人,他只害怕圣上一人,也只有圣上能替你讨回公道,当然,如果你自己想放弃,我也没有办法。”

说到这,李孝恭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黄君汉,仿佛在问他,‘要不要讨回公道?’

黄君汉仿佛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李元吉胯下哀婉娇啼,他心一横,决然道:“请殿下为末将做主!”

“好!我会连夜弹劾他。”

……

李孝恭的弹劾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去了长安,战局依旧是很平静,无论是王世充还是杨元庆都没有采用任何行动,他们仿佛在等待着什么?

崤山,王世充大营前,几名隋军斥候疾奔而至,老远便有巡哨大喊:“站住!”

尽管北隋和南隋都是隋军,盔甲也大致一样,但还是有不同之处,区别主要在头盔,北隋军的头盔是赤鹰盔,普通鹰棱盔上有一只用红铜打造的苍鹰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看得格外清晰,而南隋军则没有。

所以巡哨一眼便认出来人是北隋军斥候,数十支弩箭对准了他们,为首斥候校尉高声道:“奉并州杨总管之命,前来给王尚书送信!”

有人认出了这名校尉,已经来过一次了,他们通报了当值守将,辕门开启,出来几名王世充的亲兵,问了几句,便将几名北隋斥候带进了大营。

王世充正在沙盘前考虑夺取弘农郡的战术,他已能肯定杨元庆会渡河参战,这个他曾经最忌讳的事件,现在他也接受了,经过几次沟通,他已经相信了杨元庆的承诺,仅仅只是把李渊的势力赶回关中,而不会占领弘农郡。

李渊占领弘农郡,将直接威胁到河东郡和洛阳,尤其在冬天结冰后李渊军队对河东的威胁尤其大,这也是杨元庆主动参与到解决弘农郡危机的原因,同时也是他们双方合作的基础,有着共同的敌人。

现在的关键是谁为主导,本来是双方平等,各自作战,互相配合,但渐渐的,王世充发现自己已被杨元庆牵住了鼻子,这场战役成了杨元庆主导,他协从配合,王世充心中对此也无可奈何,只能慨然长叹,谁让他现在有求于人呢?

现在与其说王世充在考虑夺取弘农郡的战术,不如说他在等待杨元庆的指示,该怎么打,何时进攻,他已经没有一点自主权。

这时,亲兵在门口禀报:“启禀尚书,楚王殿下的信使已到!”

“请他进来!”

很快,北隋军斥候校尉快步走进,单膝跪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“北隋军斥候校尉蒋通卫奉总管之命特来给尚书送信!”

校尉将一封信取出,呈给王世充,王世充接过信打开,信中的内容很简单,杨元庆告诉他,发动进攻的时间就在这几天了,请他做好战备,准备随时发动攻势。

王世充心中微微有些失望,他以为有确切时间了,结果还是没有,心中叹息一声,又问校尉:“你们总管现在哪里?”

“禀报王尚书,我家总管现在在风陵渡。”

 

 

第二十七章 监察御史

潼关,数十名骑兵护卫着几名骑马的官员从远处疾奔而至,奔跑的马蹄声惊动了两边的店铺,自从齐王李元吉接手潼关防务后,便关闭了城门,不准行人和商贾进出潼关,这使潼关日渐冷清,两边的店铺的生意也一落千丈。

奔跑的马蹄声引起了所有店铺的注意,一群正坐在一起聊天的掌柜纷纷站起身,向奔来的人马望去,约一百多名唐军骑兵护卫着三名官员,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,头戴乌笼纱帽,身着紫色袍服,后背一把尚方天子剑,身后跟着稍微年轻的官员,却穿着绯色的官袍,品阶稍低。

“是监察御史!”

一名年老的掌柜慧眼识人,他认出了来人,掌柜们纷纷围上来,“裘掌柜怎么看出来?”

“你们没看中间那杆白底黑狻猊旗吗?那就是御史台的旗帜,中间那穿紫袍的官员,至少是五品以上,不是御史大夫窦抗就是治书侍御史于志宁。”

老掌柜随即又摇摇头,“不是窦抗,窦抗我见过,这应该是于志宁。”

这时,只听士兵在高声报关,“速禀报齐王殿下,治书侍御史于使君奉旨前来监察。”

众掌柜们一声惊叹,佩服老掌柜目光如炬,老掌柜捋着山羊胡子得意地笑而不语,对他们这些生意人,看人辨时务是第一要务,老掌柜眼睛忽然一亮,似乎想到了什么,低声对众人道:“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,治书侍御史应该是为齐王抢人那件事而来。”

齐王抢女人之事早已传遍了潼关,商人们顿时议论纷纷,个个喜形于色,如果齐王被撤换,那么潼关便可以重开启,保持行人往来,他们的生意又可以兴隆起来了。

掌柜张少华不露声色地离开了,他回到自己店铺,迅速写了一份情报,交给心腹伙计,再三嘱咐他,“用河东城的鹰,这次是发往河东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