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上一章:第二百六十九章 清明!(下)
- 下一章:第二百七十一章 面圣
记住夜读书屋,www.yedu360.com,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!若被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.
先前因为“保大保小”的事儿,刺激得他大吼大叫,现在,他怂了,他不敢了。
面对着大燕的皇帝,
这个大燕国的屠户,早已经没了杀猪时的豪情万丈,有的,只是一种烙印在骨子里的尊卑臣服。
厅堂的压抑氛围,还在持续着。
蛮族公主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,其实,她一直觉得燕皇这位公公,在一定程度上和她的父王,很像。
但很显然的是,这位公公,更有威严感。
这或许,是因为自家公公在大燕,是完完全全地说一不二君临天下,而自己的父王,只实际掌控着王庭对广大荒漠部族只有名义上的领导吧?
不过,作为女人,今日见到何思思生产,她本能地也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。
但问题是,大皇子在她身上耕耘很辛勤,但自己的肚子,却一直没反应。
她不觉得是自己的丈夫有问题,否则怎么解释那些诞下子嗣的野人女奴?
就算血统可能不纯正,但也不可能全都不纯正吧?
太子,
则是全场最为平静的一个人。
他站在那儿,眼睛看着前方架子上放着的一尊青花瓷瓶,像是在细致地观察着青花瓷的纹路,完全沉浸在了其中。
老五手肘轻轻捅了一下站在自己身边的老四,示意他看太子。
随即,
二人目光再度交汇:
老五:太子这怎么越看越有一种要修道修炼气士的气质了,简直要飘然物外了啊,是不是装的?
老四:谁知道呢,他现在这个样子,指不定哪天忽然就又英姿勃发了。
其实,太子这几年,真的很倒霉。
除了入主了东宫,
但原本可以作为极大依仗的母族,被自己亲舅舅屠灭了满门;
自己的母后,忽然薨逝;
自己的郡主妻子,大婚,也无疾而终。
自己作为副手监考的春闱,结果恩师早有他人。
自己那个前些年被打压得近乎看不见人了的六弟,借着一场大婚,展现出了他的势力,如今更是执掌户部,风头无俩。
这几年,
坐下来仔细地算一算,他除了入主东宫以外,就像是一只螃蟹被插在了一根筷子上,然后自己的钳子自己的腿,正在一根一根地被不断折断。
而他,却毫无办法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。
终于,
压抑的氛围,
伴随着女官将皇长孙抱进来,宣告解除。
一时间,
在场所有人,都不由得轻舒一口气。
女官将皇长孙送到燕皇面前,
燕皇伸出手,
将襁褓中的孩子抱起。
刚出生的孩子,其实很难看,得给他一阵子时间,让他稍微长开一点儿,才能流露出孩子的可爱。
不过,作为已经是七个孩子爹的燕皇而言,早就有心理准备了。
他将孩子抱着,
就这么看着他,
孩子闭着眼,似乎先前哭累了,现在想休息了。
“魏忠河。”
“奴才在。”
“乳娘备好了么?”
“回陛下的话,备下了。”
其实,不用宫里备下,小六子早就自己备好了。
他曾经和郑凡在北封郡聊过,记得郑凡说过母乳喂养对孩子最好,所以,小六子是打算让何思思来亲自喂养的。
但为了以防万一,所以早就预备好了乳娘。
再者,何思思这次早产和难产,虽说是将孩子生下来了,但毕竟元气大伤,想靠自己喂养,是不大可能了。
“传朕旨意,赐姬成玦开府之格,一应所需,走内库出。”
听到这话,
老四和老五可谓是都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。
他们真的不羡慕老六可以自己去外面开府,有自己的独栋宅院,他们只知道自己不用再和老六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了,感觉很舒心,呼吸都变得顺畅了许多。
实在是这阵子老六在皇子府邸里安插了那么多高手,真的是让这两个当哥哥的很慌啊。
至于内库出资,他们也不眼红。
因为谁都清楚,内库的钱,都是老六替父皇赚来的。
花自己的钱购置宅子,还得感谢别人,啧啧,不羡慕,甚至还有点想同情。
“是,奴才遵旨,马上就去办。”
魏忠河清楚,这是为了皇长孙的安危,所以才赐予了六皇子开府之权。
而这时,
刚刚和生产完的妻子耳鬓厮磨完的姬成玦,走入了厅堂。
其实,他不想过来的,他现在恨不得一直陪在思思身边。
但问题是思思累了,要休息。
外加自家老子带着一大帮兄弟们还在家里坐着,他不出面,确实不合适。
老子再不走,自己就得管晚饭了!
“儿臣参见父皇,参见太子殿下,见过大哥大嫂四哥五哥。”
跪伏在地上的小七马上道:“见过六哥。”姬成玦来了,
然后,
大家明显感觉到,
刚刚因为皇长孙被抱进来而稍微解除了的压抑气氛,再度笼罩了下来。
实在是先前在产房外,父子对立的一幕,让在场所有人回想起来,都有些不寒而栗。
尤其是姬成玦先前手指产房一字一字面目狰狞地对着燕皇吼出:我要我的媳妇儿!
可以说,
光凭这一条,治个大不敬之罪,绰绰有余。
魏忠河在此时开口道:
“六殿下,陛下先前刚刚下旨,准殿下您出皇子府邸开府。”
姬成玦闻言,心里倒是轻松了不少,他早就想换房子了。
现在京城里很多豪宅,其实都是他的产业,但他偏偏不能住,只能继续在这里住皇子宿舍。
其实,住这里也挺好,至少,早些年,是挺好的。
那会儿,
大皇子会和四皇子经常切磋武艺,
五皇子还会帮他们制作沙盘出来让他们对弈演练;
二皇子会和三皇子一起吟诗作赋,风花雪月。
只不过,后来,这种情况就少了。
大哥在外领兵,基本住军营,后来和蛮族公主成婚后,也单独开府;
二哥入主东宫,已经从兄弟变成君臣了;
三哥也搬家了,住湖心亭去了,赏雪方便;
四哥在邓家残破后,不再舞刀弄枪;
五哥倒是一直坚持做自己的木匠活。
总之,对于姬成玦而言,能有一个单独属于自己的府邸,以后做什么事,都能方便很多。
同时,这也意味着,先前自己和父皇之间发生的事,自己对父皇的大不敬,父皇不打算追究了。
虽然,这本就是姬成玦预料之中的事。
只要自己还有用,还能为大燕赚钱粮,为父皇的南征聚集军资,父皇就不会再像以前那般随意收拾自己。
在这方面,父皇可谓海量。
儿子有了,房子也有了,姬成玦忽然有一种自己可以告老还乡的感觉,当然,只是一刹那的感觉。
他清楚,有些路,一旦走上去,就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了。
“乳名,可取好了?”燕皇开口问道。
“回父皇的话,儿臣想过。”
“说来听听。”
只是说来听听,主导权,还是在燕皇手里。
“叫……迅哥儿。”
“迅哥儿?”
“是,取迅于风,疾难企之意。”
字面意思,就是比疾病跑得快!
这年头,孩子夭折率很高,少生病就是最大的福气。
其实,这名字是在信中郑伯爷取的。
原本,
郑伯爷想取的是“闰土”。
但在瞎子的提醒下,郑伯爷才记起来,这个闰土的“闰”,冲撞了燕皇姬润豪。
虽说大燕对这些并没有乾国那边避讳和讲究得厉害,但哪有孙子的名字直接冲了爷爷的?
所以,就建议叫迅哥儿。
就在这时,
魏忠河开口道:“陛下,还没给皇长孙取名呢,宗人府的宗正大人,已经在外面候着了。”
皇长孙降临,这是大燕皇族天大的事,意味着第三代已经开枝散叶了,作为宗正,必然严阵以待视为大事。
而且,
皇长孙又不是忽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,这大名,肯定早就想好了的。
“这是朕的长孙,你们兄弟,是‘成’字辈,下一代,理应是‘传’字辈,朕为其取名……”
姬成玦这一代七个皇子,大皇子姬无疆是因为这是燕皇第一个儿子,且当年宫中太爷推算大皇子命格,故而改了一个字,所以没叫姬成疆,而是取姬无疆,其余皇子,名字第二个字,都是“成”。
下一代,就是“传”。
这是老祖宗很早就定下的,确切地说,在当年燕侯持大夏天子令入燕之前,就有了,比大燕国祚还要长得多。
然而,
当燕皇将自己为皇长孙取的名字念出来时,
在场所有人,
神情都忽然一变,
老大目光一凝,老四老五微微张开了嘴,姬成玦忽然抬起头,就连先前正在盯着青花瓷琢磨得快入迷的太子,也是身子微微一颤。
“朕为其取名……传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