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上一章:第九十章 一人挡群臣
- 下一章:第九十二章 兑现承诺
记住夜读书屋,www.yedu360.com,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!若被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.
他隐约能猜到元景帝的心思,许七安的所作所为,在把自己往孤臣方向靠拢,在走魏渊的老路。而孤臣,往往是最让皇帝放心的。
一个有能力有天赋有才华的年轻人,相比起他左右逢源,四处结党,当然是当一个孤臣更符合陛下的心意。
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!”
元景帝哈哈大笑,一脸戏谑表情:“好诗,好诗啊,咱们这位大奉诗魁,当之无愧。大伴,传朕口谕,命翰林院将此事载入史册,朕要亲自过目。”
这是陛下对翰林院那帮书呆子的报复……许家兄弟的两首诗,都让陛下龙颜大悦。老太监领命退去。
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!
元景帝再次吟诵这句诗,脸上的快意渐渐退去,长生的渴望愈发炽烈。
……
午膳时,楚元缜在饭桌听故友说起朝堂发生的事,以及最后,许宁宴一人一刀挡百官,以诗词嘲讽群臣的画面。
这,竟然是这样的方式破局……以勋贵对抗文臣,主意倒是不错,不过本身难度极高,许宁宴和三号是怎么做到的……三号和许宁宴不愧是兄弟,诗词天赋皆是惊才绝艳。
可惜的是,三号现在羽翼未丰,品级尚低,与他堂兄许七安差的太远。否则当日下墓的人里,必定有三号。
当然,儒家体系衰弱已久,三号品级低也是可以理解。
对于三号在朝堂之上作的诗,楚元缜赞叹了一句,便不再多言。诗是好诗,可惜最后一句不得他心。
反倒是许宁宴嘲讽群臣的诗,楚元缜听的热血沸腾,当场连喝三杯。
“我早就想这么骂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了,可惜诗词非我所长。许宁宴不愧是大奉诗魁,入木三分。”楚元缜大笑道。
浑身畅快,他有种即刻去寻许宁宴,与他把酒言欢,大醉一场的冲动。
但考虑到对方刚解决堂弟科举舞弊案,后续还有一些琐事要处理,便忍住了冲动。
……
王府。
密切关注此案的王思慕,通过自己经营的渠道,打听到了今日发生在朝堂的激烈争锋,以及午门的那首讽刺诗。
“我就知道,许会元才华无双,怎么可能科举舞弊。嗯,这件事,他堂兄许宁宴更是厉害,从中斡旋,竟能让曹国公和誉王为许会元说话,让朝堂勋贵为他们说话。
“这份人脉关系,不同寻常。最让我惊喜的是魏渊没有出手,自始至终,他都袖手旁观。如此一来,许会元就不会被打上阉党的烙印,这对他来说,是影响深远的好事。”
当然,对我来说也是好事……王小姐嫣然一笑。
丫鬟兰儿在旁,假装很认真的听,其实满脑子雾水。
“兰儿,你再去许府,替我约许会元……不,这样会显得不够矜持,显得我在邀功。”王小姐摇头,打消了念头。
心道,这个时候,沉默反而能凸显我的气度和格局,如果迫不及待的前去邀功,反而会让许家那位主母小觑吧。
聪明人之间不需要把事做的太明显,心照不宣便好。
……
司天监。
杨千幻经过七楼炼丹房时,听见里头的师弟们在讨论早朝发生的事,他原本对这些朝堂之事不屑一顾,懒得去听。
但听见“许宁宴”三个字,杨千幻脚步慢了下来,本能告诉他,或许,又是一个知识点增加的机会。
“许公子那首诗,简直大快人心,我觉得,堪称千古第一次讽刺诗。”
“瞧你说的,过于夸张,不过确实很爽,尤其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堵在午门里,这么来一句……”
诗?什么诗。
杨千幻无声无息的靠近,沉声道:“你们在说什么?”
白衣炼金术师们吓了一跳,盯着他的后脑勺,抱怨道:“杨师兄,你每次都这般,吓死人了。”
杨千幻不理,追问道:“许宁宴又做了什么事,一个人在午门挡住文武百官?何为千古第一次嘲讽诗。”
白衣炼金术师便将今日之事,说给杨千幻听。
杨千幻如遭雷击,他脑海里浮现一幅画面,散朝后,文武百官缓缓走出午门,这时,突然看见一个背对众生的白衣身影站在那里,挡住了群臣的道路。
诸公们大怒,呵斥白衣术士不知天高地厚,竟敢挡我等去路。
白衣术士对满天的叫骂置之不理,突然,发出亢长的吟诵: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
文武百官呆若木鸡,当场震惊。
想到这里,杨千幻感觉身躯如同电流游走,竟不受控制的战栗,鸡皮疙瘩从脖颈、手臂凸显。
“为什么,为什么许宁宴总是能做出一桩桩,一件件令人艳羡的事。云州独挡四百叛军、万众瞩目之下与佛门斗法……太不公平了,太不公平了。
“下一次朝会是何时?我,我也要去午门,必须要去。”……
午后,教坊司。
许七安和浮香对坐饮茶,谈笑间,将今日朝堂之事告诉浮香,并附带了许新年“作”的爱国诗,以及自己在午门的那半句诗。
浮香是爱诗之人,听的心旌神摇,尤其对许七安独挡百官的事迹,充满了崇拜,妙目盈盈,似要滴出水来。
“拜托你一件事,把今日朝堂之事,传播出去。”说罢,许七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。
教坊司是传播信息最迅速、便捷的中转站。
“那,许郎打算给人家什么报酬?”
浮香当年不会拒绝,秋水明眸,直勾勾的望着许七安。
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,浮香对许七安的思念充满了水分。
半个时辰后,许七安又去见了明砚、小雅等几位相熟的花魁,请求她们在打茶围时,散播今日朝堂发生的事。
然后骑着小母马回府。
科举舞弊案对许新年来说,是一场名誉上的致命打击,尤其经过有心的传播,京城士林、坊间都知道许新年是靠作弊考取的会元。
这个印象,会在后续的时间里,慢慢沉淀,一旦形成烙印,即使将来朝廷为许新年证明了清白,一时间也很难扭转形象。
而且,科举舞弊案还没结束,再过五日便是殿试,许七安得防备孙尚书等人孤注一掷,在殿试前夕搞事。
比如煽动国子监学生闹事。
如果能在短时间内,把舆论扭转过来,那么国子监的学生便出师无名,难成大事。
当所有人都知道许新年被冤枉的,你即使假装视而不见,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。
古人不管是打战还是谋事,都很注重师出有名。
“誉王那里的人情算是用掉了,也不亏,幸好誉王早已无心争名夺利,否则未必会替我出头……曹国公那边,我许诺的利益还没给,以公爵和镇北王副将的势力,我出尔反尔,必遭反噬……”
“镇北王大概率不知道此事,是副将和曹国公的谋划,不过,我只是个小银锣,即使镇北王知道了,也不会怪罪副将。而且,佛门的金刚不败,即使是高品武者也会动心。毕竟能增强防御,修到高深境界,甚至会让战力迎来一个突破,他没道理不动心。
“所以,该许诺的利益还是得给。但,我可以把九阴真经倒着写……”
……
黄昏后,许家的餐桌上笼罩着喜悦的气氛,婶婶一边热情的给许新年夹菜,一边给许七安夹菜。
仿佛两个都是他的亲儿子。
虽然这种态度不会长久,在今后某次被侄儿气的嗷嗷叫的时候,婶婶又会记起当年的旧恨,然后关系恢复原样。
但此刻婶婶的感激是24k纯金般的真挚。
许玲月对这样的家庭氛围很喜欢,愈发的崇拜起大哥,灵动的美眸一直挂在许七安身上。
“那个,我有件事想说。”
丽娜咽下食物,以一种罕见的严肃态度,看向许七安和许二叔。
“什么事?”许七安边吃饭,边问道。
许二叔则端起酒杯,饮一口酒,用余光看向南疆的小黑皮。
丽娜小脸严肃,看了一下许铃音,说:“我想收铃音为徒。”
“噗……”许七安喷饭。
“噗……”许二叔喷酒。
一家人猝不及防。
许新年一脸嫌弃的抖掉身上的饭粒,离大哥远了点,而后看向丽娜:“说说你的理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