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 慈禧前传 第八章(2)

记住夜读书屋,www.yedu360.com,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!若被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.

慈禧太后仍住西屋,刚要进门,听得有人在一旁高声喊道:“奴才给主子请安!”

是安德海!慈禧太后颇有意外之感,自然也很高兴,但此时却不便假以词色,只说了两个字:“起来!”

“喳!”安德海响亮地答应一声,站起身来,疾趋上前,洋洋得意地扬着脸,掀开了青布门帘。

除了两宫太后和双喜以外,殿里殿外的人,无不大感困惑,但只有小皇帝说了话,“皇额娘,”他拉着慈安太后的衣服问道:“小安子不是犯了过错,给撵出去了吗?怎么又来了呢?”

“别多问!”慈安太后说了这一句,仿佛觉得不妥,便又说道,“犯了错,只要改过了,自然还可以回来当差。”

小皇帝不甚懂她的话,但也没有再问,只翻着眼睛骂了句:“讨厌!”

“不许骂人!”慈安太后拉着他的手说:“来吧,一身的土,让双喜给你换衣服,洗了脸好吃饭。”

两宫太后都换了衣服,重新梳洗,然后传膳。敬事房首领陈胜文,用个银盘,递上“膳牌”,薄竹片涂粉书名,在传膳时呈进,以便引见或召见。

慈禧太后翻了一下,看见恭王的名字,便向慈安太后征询意见:“咱们跟六爷见个面儿,问一问京里的情形吧?”

她的声音很大,仿佛是故意要说给什么人听似地,慈安太后懂得她的意思,越到紧要关头越小心,防着有肃顺他们的耳目,便也提高了声音答道:“是啊!我就惦念着宫里,也不知安顿得怎么样了?”

这表示召见恭王,不过是问问宫廷琐务,把他当做一个内务府大臣看待,无关紧要。而恭王自然也有警惕,递牌请见,无非是因为自己的身分,不能不出此一举,其实也不承望见着两宫太后。所以听得传旨召见,心里反而惴惴然,唯恐慈禧太后不识轻重,说出句把激切愤慨的话来,或会招致意想不到的阻碍和变化。

因此,当见着两宫太后时,他特别摆出轻松舒徐的神色,磕了头起身,又向小皇帝请了个安,随即执着他的双手,高兴地说道:“皇上的气色极好。一路没有累着吧?”

“嗳!一路还算顺利。皇帝很乖、很听话,上芦殿行礼,都是一个人坐着轿子去。”慈安太后又吩咐小皇帝:“叫六叔!”

小皇帝受了夸奖,越发听话了,叫一声:“六叔!”随即倚着慈安太后的膝头,静静地看着恭王。

恭王却转脸去看慈禧太后,他不敢使什么眼色,但她从他眼中也看出他的意思,便即闲闲问说:“京里还安静吧!”

“安静。”恭王从容答道,“京里听说两宫太后回銮了,民心振奋得很。”

“噢!”慈禧太后面有喜色,“可真难为他们了。天冷了,穷家小户也得照应。可商定了什么章程没有?”

“请两位太后放心。已经定了十月初一开粥厂。”

“那好。”慈禧太后沉吟了一会,很谨慎地问道:“董元醇那个折子驳了下去,外面有什么话没有?”

这话很难回答,实情无法在此时此地陈奏,但又不能不作一些暗示,恭王想了一下答道:“大家都说,董元醇那个折子写得不好。”

写的不好是说文字不好,不是意思不好,两宫太后都会意了。

恭王见此光景,便不等她们再问,索性说在前面:“梓宫回京的大小事务,臣会同周祖培、桂良、贾桢、沈兆霖、文祥、宝鋆,还有告退的老臣祈隽藻、许乃普、翁心存他们,都商量好了,只等皇上到京,按部就班去办,万无一失。”

这一说越发叫人放心,慈禧太后便问:“明儿什么时候到京啊?”

“大概总在未刻。”

“这一年多,大家把局面维持住,可真是辛苦了。在京的大臣,皇帝都还没有见过,一到京就先见个面吧!”

说着,慈禧向慈安看了一眼,另一位太后就微微点头。恭王察言观色,知道慈禧太后是想一到京就动手,时机似乎太局促了些。

他还在考虑,她却在催了:“六爷,你看行不行啊?”

恭王心想,来个迅雷不及掩耳也好,于是很沉着地答了一个字:“行!”

这时慈安太后亦已看出慈禧急于要动手的意向,心里不由得有些紧张,口中便迟疑地问了出来:“明天来得及吗?”

恭王正要这句话,随即答道:“皇上倘是后天召见,那就诸事皆妥了。”说到这里,放低了声音,神色郑重地又加了一句:“事须万全,容臣有部署的工夫。”

“事须万全”这四个字,颇为慈禧太后所重视,想了一下,点点头说:“好!明天等我们回到宫里,六爷再‘递牌子’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