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上一章:第三十一章 费克斯完全为了菲利斯·福格
- 下一章:第三十三章 菲利斯·福格处变不惊
记住夜读书屋,www.yedu360.com,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!若被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.
“中国号”客轮的开走,似乎把菲利斯·福格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带走了。
另外,其他所有直接来往于欧洲和美洲的轮船,此刻都无法帮助这位绅士按时完成他的旅行计划。无论是法国大西洋公司的客轮、白星线的客轮、伊曼公司的轮船,还是汉堡线以及其他公司的客轮,都无能为力。
例如,隶属法国大西洋公司的“珀雷尔号”——这个公司的豪华客轮非常出色,其速度和舒适程度都不低于其他任何航线的客轮——但是,这艘客轮要到12月14日,也就是两天后才会启航。另外,像汉堡线的客轮一样,它只是开往勒·哈佛,而不能直达利物浦或伦敦。从勒·哈佛绕道南安普敦耽误的时间,将使菲利斯·福格的最后努力毁于一旦。
至于伊曼公司的客轮,其中虽然有一艘“巴黎之城号”,但是要到第二天才会出海,因此简直无法考虑。况且,这个公司的主要旅客是一些移民,因此客轮的主机马力都很小,航行起来要一半靠机器,一半靠船帆,因此速度慢得可怜。如果福格先生他们乘坐这种轮船从纽约到英国,沿途花费的时间要比福格先生打赌所剩余的时间长得多。
这位绅士对这一切情况了如指掌,因为他仔细阅读过他的《布雷德肖旅行手册》,上面印有一年中每天往返于大西洋之间的船只的航行时刻表。
万事通感到彻底绝望了,仅差四十五分钟便错过了开往利物浦的客轮,对他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。这一切都是他的责任。他本来应该帮助他的主人,但是他沿途的所作所为却总是不断为主人增加困难!当他仔细回想起旅途中所发生的一切意外事件,当他计算起主人仅在他一个人身上所花费的金钱,当他想到那笔巨额的赌注,以及目前这种旅行的惊人旅费完全可以使福格先生破产,万事通就会大骂自己。
但是,福格先生并没有责备他一句。在离开大西洋公司的码头的时候,他只是说道:“我们明天再决定怎么做,走吧。”
福格先生、爱欧达夫人、费克斯和万事通乘坐“杰西城市号”轮渡,横渡哈得孙河,然后再转乘一辆马车,来到百老汇大街的圣尼古拉旅馆。他们订好房间,在这里过了一夜。对菲利斯·福格来说,这一夜飞速而过,因为他睡得很沉。但是,对于爱欧达夫人和她的另外两位同伴来说,这个夜晚格外漫长,因为他们全都忧心忡忡,难以入眠。
第二天是12月12日。从12日早上七点钟,一直到21日晚上八点四十五分,福格先生还剩下九天零十三个小时四十五分钟。因此,如果菲利斯·福格前一天能够顺利赶上库纳德公司那条快船“中国号”,他就能到达利物浦,然后按计划如期抵达伦敦!
福格先生吩咐他的仆人留在旅馆等他,并通知爱欧达夫人时刻准备出发,然后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旅馆。
福格先生来到哈得孙河岸,在那些停靠在码头或河心的轮船中,仔细寻找着正在准备启航的船只。有几条轮船悬挂的即将出发的信号旗在迎风飞舞,它们正准备在上午潮涨时出海。在这个巨大而又设施完善的纽约码头,每天都有不低于一百艘的轮船开往世界各地,但是这些轮船大部分都是帆船,并不符合福格先生目前的需要。
看来,这位绅士的最后希望将要落空。突然,他看到离他大约两百米远的地方,有一艘带螺旋推进器的商船正停靠在炮台前面。这艘商船外型精巧,一股股浓烟正从烟囱里冒出来,看样子正准备启航。
菲利斯·福格招来一只手划船,坐了上去。不久,船夫便将小船划到了“亨利埃塔号”的旋梯前。这是一艘铁壳船,但是船的上部全部为木质结构。
“亨利埃塔号”的船长此刻正在船上。菲利斯·福格登上船桥,求见船长。他很快便走了出来。
这个人大约五十岁,是那种饱经风浪的老水手,看上去性情乖戾而又孤僻,似乎很不容易交往。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,脸色黧黑,一头红发,体型彪悍。在这个人身上,无处不透露出一个精于世故的滑头的特征。
19世纪的美国
“你就是船长吗?”菲利斯·福格问道。
“我就是。”
“我是菲利斯·福格,来自伦敦。”
“我是安德鲁·斯皮蒂,来自卡迪夫。”
“你就要开船了吗?”
“一个小时之内。”
“你要去哪里?”
“波尔多。”
“你运的什么货?”
“船舱里装的是石头,没有货。我空船离开。”
“你船上有旅客吗?”
“没有旅客。我从不带旅客,那太累赘,太爱吵吵闹闹。”
“你的船跑得快吗?”
“航速11海里到12海里。‘亨利埃塔号’闻名遐迩!”“你能把我和另外三个人带到利物浦吗?”
“到利物浦?为什么不要我带你们去中国?”
“我只说到利物浦。”
“不!”
“不?”
“不。我要前往波尔多,而波尔多就是我要去的地方。”
“任何价钱都不去?”
“任何价钱都不去!”
船长说话的语气毫无商量的余地。
“但是,‘亨利埃塔号’的主人……”菲利斯·福格继续说道。
“主人就是我,”船长回答,“这是我的船。”
“我向你租用这艘船。”
“不租。”
“我买下它。”
“不卖。”
菲利斯·福格目不转睛地看着船长。无论如何,目前的情形很严峻。纽约可不同于香港,“亨利埃塔号”船长也完全不同于“坦卡戴尔号”船长,因此这位绅士的钱已经远远不能为他解决目前的困境了。这时,钱也失灵了。
无论如何,必须千方百计乘船横越大西洋——既然他们目前不可能乘热气球穿越大洋,那是一种太危险的举动,而且也是不现实的。
可是看上去,菲利斯·福格已经下定决心,因为他继续对船长说道:
“那好,你带我们去波尔多怎么样?”
“不带。即使你付我200美元也不带!”
“我给你2000美元。”
“每人2000美元?”
“每人2000美元。”
“你们有四个人?”
“四个人。”
船长斯皮蒂开始抓起他的头皮,仿佛要把头皮抓烂一般。顺路捎带几位旅客,可以净赚8000美元,这使他感到完全值得放弃刚才声称的对旅客的厌恶之情。在任何情形下,2000美元运载一位旅客,都不能称之为旅客了,而要称之为一种贵重的货物。
“我九点钟开船,”船长简洁地说道,“如果你和你的旅伴来得及……”
“九点钟我们一定会上船!”菲利斯·福格先生同样简洁地回答。
现在已经八点半。伴随着一贯的冷静作风,这位绅士离开了“亨利埃塔号”,然后乘车回到圣尼古拉旅馆,立刻带上爱欧达夫人和万事通返回了船上,连那个寸步不离的费克斯,也被邀请登上了这艘轮船。
当时间已到,“亨利埃塔号”启航时,四位旅客已经全部上了船。
等万事通得知最后这段旅程的代价时,他禁不住发出一种长长的“哦”,这个声音滑过了所有的音阶,一直从高音落到完全消失。
至于警探费克斯,他在心里思考着,英国国家银行不可能毫无付出地解决这起案件。实际上,他们到达英国时,即使这位福格先生再也不往船下扔一小沓美元,他的旅行袋里也已经失去了至少7000英镑。